(閱讀心得)Analyzing Political Parody in Social Media
這篇文章收錄於 ACL , 作者是 Antonis Maronikolakis, Danae Sanchez Villegas, Nikolaos Aletras , 第一作者 Antonis Maronikolakis 於 Center for Information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LMU Munich, Germany 服務, 其餘第二作者, 服務於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UK , 第三作者是 Daniel Preotiuc-Pietro, 服務於 Bloomberg , 本文僅為個人閱讀後分享, 並加上個人看法, 若有侵權請告知。 原論文詳見 https://arxiv.org/abs/2004.13878 。 本文發表的比較早, 詳細時間應該是2020年, 對比2021、2022提出的應用, 難免較顯微簡單, 而本文的啟發點, 應該來自於 Bloomberg ,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彭博社, 因為我早期對於判斷假新聞、假消息, 有濃厚的興趣, 故針對這類型文章做了些閱讀, 至於在這方面的應用有什麼優缺點, 則容我以下敘述。 Introduction Parody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藝術活動, 人們透過裝扮、模仿知名人物的語氣、外表, 說一些不是知名人物會講的話, 表現在電視節目、卡通、漫畫等, 來嘲諷或是幽默一下, 現今, 很多電視節目上都還有類似的表演, 譬如台灣的全民大悶鍋; 相同的, 在Twitter也有類似的活動, 人們會創一些帳號, 並假裝是知名人物譬如川普、歐巴馬等, 時不時依照新聞或是現況發表些搏君一笑的twit, 本意就是為了幽默而已, 或許很難想像, 基本上這些發文都會屬於非正式、天馬行空的言論。 相較於知名人物如川普、歐巴馬等人的發文, 若是正式帳號, 往往會採用比較正式的敘述和文筆, 來陳述理念或是對於現實的想法。 當然在Twitter上, Parody帳號和正式帳號是會做一些區隔的, 譬如Parody帳號通常會用Parody結尾, 如 ObamaParody_ , 或是像 nicedonaidtrump , 會在帳號介紹時註明自己是Parody帳號, 否則就會被Twitter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