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008年金融危機起因

寫在前頭,因為本學期預計對區塊鏈相關應用、趨勢做些探討,故會陸續整理和金融危機、電子商務相關資料,並接著探討在先前發生的危機中,我們能做些什麼改變,因為資料是我一人獨力整理,故未必完全正確,若有先進和前輩發現謬誤,還望不吝提出糾正,或是能導正我的看法,感激不盡!

2000 年網際網路泡沫後,許多公司倒閉,景氣持續低迷,為了刺激景氣,吸引 更多資金來投資,藉以提升就業率,美國聯準會開始持續降息,到 2003 年,聯 邦資金利率從 6.5%降到 1%;而因為聯準會降息關係,從銀行借貸的利息變 低,人們借錢變得容易了,雖然本意是為了刺激商業行為,讓公司有更多資金 可以運用,讓人們更願意投資和購買,但許多資金開始往房地產流動,也導致 房價開始不停的往上升。

man in blue and white stripe polo shirt holding banknote
Photo by cottonbro on Pexels.com

借錢,銀行把貸款的所有權賣給投資銀行,而投資銀行把貸款包裝成貸款證 券,販售給投資人,當借款人開始還債,借款時的利息會分給銀行、投資銀行 和債權人,在正常的貸款償還流程下,民眾、銀行、投資銀行和債權人都可以 獲得利益。

但是隨著房價飆漲以及信用風險的轉移,貸款的需求越來越多,也開始有越來 越多的次級貸款,所謂的次級貸款,是因為借款人通常償還能力較差,倒帳風險比較 大,利率會比一般貸款高,多是機動利率,借款人的風險也比較高。

雖然源頭的次級貸款明顯是有風險,但在投資銀行包裝下,借款銀行和債權人 之間的資訊不對等,也不容易分出這些證券是否含有極大風險,只能蒙著頭買。

sport military toy steel
Photo by Enrico Hänel on Pexels.com

另一方面美國聯準會,自 2004 年中開始升息,到 2006 年已經從 1%開始升息到 5.5%,在浮動利率的情況下,原本使用次級貸款借到錢的民眾壓力越來越大, 開始還不出錢,緊接著違約。

借款人違約,原本買到的房屋被法拍,被法拍的話,造成房屋需求走緩;此時債權人發現房市不再繁榮,就開始想把證券換回現金;房價走緩,甚至開始下跌,原有正常還款的借款人也開始質疑原本的貸款價值,所以開始選擇違約;貸款大量違約,房價大跌,投資人擠兌,引發一場金融海嘯,只要有購買證券的投資 銀行、投資人,都因此受到影響。

在這場金融海嘯,最後的結果是金錢從一部份人手上流向另一部分人手上,追根究底,有一部分的原因來自於當金錢從借款人、銀行再到投資銀行包裝成債 券賣給債權人時,債權人得到資訊不對等,缺乏完整且有脈絡的紀錄,無法判 斷風險;另一方面,銀行放款給借款人時,審核機制也有缺漏,導致放行的次級貸款越 來越多,未知風險也越來越大。

最後,房價依照供需原則上升、下降,但是缺乏比較客觀公正的價格標準,往 往受到市場行情哄抬,當市場正熱,很多時候房價會高過合理範圍,即便缺乏 利多亦然,在市場出現恐慌時又一瀉千里,但是房價不像民生用品單價低,又可以忍受短期的供需失衡,對大多數人民來說,在缺乏有效監督下,只能任由 資本雄厚的人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