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透明的交易有多重要

在多年後的今天,金融海嘯看似雖已經遠去,但實則對我們生活留下諸多影響; 省思整體事件的根本原因,多數研究結果都指向次級貸款的浮濫和貸款人的無所 節制,更甚有部分觀點主張投資銀行不該將貸款包裝成糖衣毒藥;然而,投資無 非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和風險最小化,在前述金融風暴始末中,不管是次級貸款和 貸款債券,都是因應此兩原則而生,自然沒有所謂孰是孰非。

然而,當我們把整起事情彙整成一個流程,卻不難看出每個環節或多或少存在一 些問題。

man riding surfboard in wavy ocean
Photo by Kammeran Gonzalez-Keola on Pexels.com

譬如在次級貸款時,銀行審核借款人的信用機制過於寬鬆,許多民眾都 可以獲得資金挹注,這其中也許有一部分原因是當時的審核工作開始邁向電子化, 審件效率變快,但卻存在一些不夠客觀的判斷,不若人工審核詳細;再者,當全 球投資人透過承銷商向投資銀行買入貸款證卷時,缺乏公開透明資訊。

投資人只 知道是買了一種投資房地產的商品,卻沒有正確理解和掌握其中風險;故我們可 以發現,當民眾貸款衍生的債務,從銀行輾轉再到投資銀行,最後成為投資人手 握債券的過程中,資金流通時會經過銀行、投資銀行這兩大中心節點,雖然是一 個看似合理不過的共贏局面,每個參與者都會因為貸款證券化獲得利益,但實則 卻是危機四伏。

black smoke coming from fire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貸款是否放行,取決於銀行審核借款人的償還能力、信用狀況的 結果,卻難保絕對公正;投資銀行賣出貸款證券給投資人時,必也無法清楚揭露 背後存在的風險,保證完全透明,故貸款民眾到投資人之間,缺乏公開透明的溝通和交易途徑。